当前第 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通知 > 教研教改 > 正文

福州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3-01-04来源: 教务处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福大政〔20131

 

福州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

 

各学院,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高教三十条”), 切实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建设步伐,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坚持以教学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全校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核心办学理念,始终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学校的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广大教师要真正树立“教学是教师的首要职责”的观念,把做好本科教学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部处职能部门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沟通,通力协作,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工作协同运作机制,在全校形成“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教学、广大教师热爱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优先用于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舆论导向教学、人人关心教学、一切为了育人”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精力投入。坚持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始终把本科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校务会议要定期讨论本科教学工作的专题内容,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定期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学校每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每年学校的1号文要出台有关本科教学的政策文件。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校领导与本科生定期联系制度,通过校领导接待日、开通校领导信箱、与师生代表座谈等,广泛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多途径了解本科教学情况,及时解决本科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处理本科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矛盾,指导、协调各项教学工作。在实施机关部处绩效考核和学院办学质效评价方案中,把支撑和服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评价和衡量各部门及教学单位工作的重要指标,学校对各级领导的考核评价充分体现教学责任,把本科教学工作成效作为评价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3.保障教学经费投入。学校将逐年增加本科专项教学业务费和实验室建设费等经费的投入,逐步增加学院的日常教学经费,并建立相应机制不能挪作他用,以保证学生三项经费符合教育部的要求。同时学校每年经费预算中应优先保证教学经费,并通过以专项经费投入的方式,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支持各项教学改革。学校将逐步加大本科教学奖励专项经费的投入,鼓励更多教师在本科教学领域做出更加突出的成绩。

4.严格执行教授上课制度。学校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人事部门每年在进行教师考核聘任时 ,将此作为考核聘任的重要内容,并严格执行。学校将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向全校通报。学校鼓励教授利用科研优势面向本科生开设专题讲座或新生研讨课,以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强化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达不到教学基本条件的教师,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二、优化学科专业和结构,探索招生制度改革

5.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结构。要主动适应福建省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加快本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学科专业布局合理性和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布署,积极稳妥建设新专业,优先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以闽南石化学院的筹建为契机,2013年起增设石化产业系列学科专业,培养石化产业系列人才。健全双学位、双专业、主辅修制,适度增加专业数量和专业方向,提高专业柔性度,增强专业结构对社会供需矛盾的调整能力。

6.建立招生工作柔度与联动机制。随着生源锐减,通过加大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扩大福州大学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推动我校招生计划改革,研究并改变1:1投档后补招现象,研究并试行自主招生的方法并制定相应的细则。试行招生计划数与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填报率、毕业生就业率挂钩,试行招生预警机制,对生源不足、就业率低、专业评估较差的专业采取减少招生计划或试行隔年招生。对基础和长线专业招生计划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积极探索高考招生多元录取机制,推进多元录取和综合评价方案。

7.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建立国家、省、校三级专业综合改革体系,开展专业综合教学改革,探索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以专业为基本实施单位的综合性改革,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为改革重点,推进专业教育教学的系列改革,包括改革招生录取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激发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三、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8.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创业型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研究型培养模式要总结国家理科化学基地班和数理基础综合班的经验,以创新研究型能力培养为重点,推动以学科群或学院为单位的创新研究型实验班改革,逐步扩大研究型人才培养实施的力度。应用型培养模式面向工程应用,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进一步推行我校与政府、企事业联合办学机制,协同育人,加强国家、省级企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复合型培养模式要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大类基础,按需分流培养,以增强学生面向社会的适应性,同时通过设立交叉学科专业、课程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各种跨学科讲座以及各种模块的公选课形式,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学科交融。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9.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及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确立并调整各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根据市场需求设置柔性专业方向。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结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定期修订教学大纲,理顺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间相互衔接的知识点,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追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倡导人文课程、拓展基础性课程、重视综合性课程,构建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和完善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实行分级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与行业企业一起制定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通过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立项,鼓励教师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创新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固化到实际工作中。

10.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一方面,在全校层面上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性、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等,建开放式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完善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建立学校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机会与实践。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各学院试办创业教改实验班,探索系统化创业课程和培养环节的设置。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面向全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拓展训练、就业信息服务、弱势群体援助计划等各方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11.加大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培养人才力度。推进福州大学办学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和规模,尤其是加大我校招收国际留学生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校在办学声誉、办学条件、师资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学分互认、学位互授、师资互派等方式,积极探索实施“2.5+2.5 或其他类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大合作培养的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人才。

12.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坚持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激励广大教师主动从事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推进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为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新经验和新方法。积极申报建设各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包括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项目,加强项目内涵建设。继续组织实施闽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立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教材立项、网络教学课程立项等校级教学改革立项,采取重点引导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广大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加强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定期进行中期检查,对改革力度大、创新性强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成果。

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加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着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积极探索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现代教学方法,推广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拓展学生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工程案例或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教学,积极采取研讨式、案例式、启发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重在考核学生学习的实际收获和创新思维能力。

13.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要逐步建立校企之间、高校之间、校内各部门之间多层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深化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改革,促进更多专业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共建,搭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平台。利用福州地区大学城联盟,发挥大学城高校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加强我校与大学城其他高校的开放合作,实现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科研资源平台向本科开放共享,校省级以上的科研平台和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全面开放。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1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完善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项目内容,加强学生科研训练,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工程实习、毕业实践及课外科技活动等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加强和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定期对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进行修订完善,根据新的硬件环境和教学要求,不断改革实验内容。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15.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各专业实验室等建设,提升公共基础、学科大类和专业实验室整体水平。建立健全实验平台共享与实验室开放的保障与激励机制,设立开放专项基金,资助实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提高实验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稳定的、符合教学需求的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构建多层次、多学科、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大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16.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实施本科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工程,使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正常化、规范化。建立并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学科竞赛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竞赛的层次和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受益面。要以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导向,以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为基础,支持和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创业活动,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舞台。

17.改革实验室管理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本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投资效益”的原则,做好教学实验室建设整体规划。所有的实验室都应当在完成本科教学实验任务的基础上向学生开放,提高设备利用率。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带头做好实验室的开放工作,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建立竞争激励的运行新机制,制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推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改革实验室用人机制。实行实验室主任责任制,加强目标管理,确保实验室运行有良好态势。进一步鼓励和要求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进入实验室承担实验教学任务,提升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

18.建立科技研究反哺本科教学的机制。高等学校与研究院所开展科学研究的最大差异在于培养高层次人才,在知识创新的同时及时反哺人才培养。学校要逐步探索科技研究反哺本科教学的机制,教务处与科技处联动,积极倡导专职研究人员参与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把最新科技前沿和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师知识创新的成果;激励高年级本科生进校内研究单位充当科研助手;鼓励教师科研研发的设备转化为开放的研究型实验项目。科研反哺教学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一个重要特征。

五、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9.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国家《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多渠道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师德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在相关奖项、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职务晋升中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和奖励,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学术不端、有悖人民教师职业道德和严重影响或损害学校声誉的行为和个人依法应严肃处理。要营造以人为本,尊重教师,服务教师氛围,在强调教师敬业奉献的同时,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

20.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每年定期组织校内外教学名师开设教学观摩活动,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教学示范效应。以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学术水平为着力点,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层次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水平、教学技能。加大校内教学改革立项支持力度,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严格执行新教师助教制度,完善新教师上岗前的教学培训制度、准入制度和评价考核制度,帮助新教师快速提高教学能力。同时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目标, 在原师资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筹划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1创新教师业绩的评价机制。完善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机制,调动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引导教师加大“教学性投入”,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评聘的基本要求。改变目前以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为主的教师业绩和晋升职称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和肯定教学业绩显著的教师在学校办学和教书育人中的积极作用,将教学业绩作为其今后评优、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22建立“工程型”教师培育新机制。实施“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学校每年拨专项经费, 要求工程类专业每年均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企业的研发设计等工程实践活动,对相应专业的新上岗教师,要求其必须过好“工程实践关”,在导师的指导下到相应的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此外,要积极聘请具有工程经验丰富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工程师和教授级高工作为兼职副教授和教授。

2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专业综合改革、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生科技竞赛指导组为渠道,培育教授为带头人的资源配置优化、梯队合理、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学团队。鼓励创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推进协同创新、协同教育,积极探索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的重叠与交叉,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推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研讨,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并有助于良好教风、教学经验以及课程文化的传承。

六、加强教学管理,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4.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健全福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各质量要素及质量标准,使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更加科学规范。结合这些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全面修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文件,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以教学文件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作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准则。

25.完善多级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根据教育部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不断完善校内多级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学校坚持每两年一次的院级教学质量全面诊断性评估,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项教学检查,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地导向质量目标。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工作,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工程专业整体办学质量。完善课程评估体系,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经常性的课程评估,保证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单元的质量。完善学生测评与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健全学生对教学的评估机制,促使学生测评指标设计科学、测评过程合理、测评数据有效。建立学生测评历史数据库,开展专项数据的研究与分析。今后每年面向社会实施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并做好参加教育部审核评估的有关准备工作。

26.完善学院教学基本状态信息系统定期采集、整理、分析全校各学院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教务处于每学期初将这些数据公布,及时、客观、准确反映我校各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有条件的信息发布,让各学院了解自己的教学动态状况,为校、院二级教学督导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形成积极健康的竞争氛围,做到领导有数,教师明白,促进学院领导和教师更多地关心本科教学、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

27.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完善校、院二级教学督导信息反馈网络,加强教学督导工作,使教学观摩、教学督导成为学校教学过程中的日常工作。完善领导、专家、教师(同行)听课评议信息反馈制度,让教师在相互听课与评议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获得第一手教学信息,了解教学状态,提高学校教学工作决策水平。形成每学期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信息反馈制度,把握教学质量检测时间关健点,使教学过程控制点面结合。不定期开展教学质量专题调查信息反馈,教学质量信息网上实时反馈。将毕业生质量信息的监测与反馈工作制度化,将学校外部用人单位、企业、社会评估机构对学校的评价引入学校质量评价体系,经信息处理分析后反馈给相关部门改进工作。

 

七、多渠道全方位地创建育人环境

28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围绕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中心任务,理顺关系,齐抓共管,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保障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学文化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精神和素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为切入点,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开展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主题教育、典型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各级团学组织和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学风建设的核心作用,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一批主题教育网站、网络社区。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从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三个层面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福州大学“三种精神”, 牢记“明德至诚,博学远志”的校训,强化爱国、爱校教育,推进校史馆建设,强化学生与校友的“福大人”意识,利用校庆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凝聚力和学校的美誉度。树立典型,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积极推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营造科学有序的民主文化氛围。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内容更加丰富的学生科技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加强文化品牌塑造工作,打造“嘉锡讲坛”、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加强校园环境的美化工作,完善各校区的文化功能,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

八、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保障机制

30.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学校将加强对本意见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并制定各项目任务的分解实施方案。各学院、各部门负责本单位有关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学校建立本意见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学校层面将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并组织开展检查验收。各学院及各部门要将本单位负责的项目落实到人,并研究制定本单位有关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具体指导、检查和督促各项目建设,提高实施效益。

 

                                    

                              2012年12月28

 

 

 

————————————————————————————

   抄送:校领导。

————————————————————————————

   福州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3年1月4印发

————————————————————————————

加入收藏 打 印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