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加强我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1年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及推荐工作的通知》(闽教办高〔2021〕3号),结合我校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实际,现组织我校第二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申报遴选工作,请各学院认真学习项目申报条件和遴选原则,积极组织申报。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1.申报类别范围包括经济类、法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文学类(本次不含新闻传播学类)、物理学类、天文学类、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地质学类、力学类、仪器类、材料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水利类、纺织类、轻工类、海洋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公安技术类、管理类、艺术学类。
2.我校申报的第二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范围应符合上述对应类别,且为已被认定的2020年福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此外新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和中英双语类两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课程也可申报。学校将从中择优推荐6门课程参评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遴选。
二、申报条件和要求
1.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专任教师,并主讲本门课程,能按需要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一般为近5年讲授该课程教师,必要的技术支持人员可列入团队主要成员,课程团队成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素质优良、分工科学,能够落实相应改革措施,有较强的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参与课程建设的所有团队成员应无违法犯罪记录、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行为;申报课程负责人及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只能参与一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含其他4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申请课程须为学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显著教学效果。申报课程要服务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突出开放性和共享性,有力支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
3.申报项目应满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与共享应用规范(试用版﹒2020)》(附件3)文件要求,满足“能实不虚”“两性一度”的原则,申报基本条件如下:应包括实验简介、实验指南、实验对象、实验操作、知识提示、实验提示、实验数据、实验考核、实验报告、实验评价、在线讨论等基本环节;实验课时不少于2课时;学生实际参与的交互性实验步骤不得少于10步;具有可追溯的在线学习记录;接口标准、插件、并发数等符合规范要求;实验系统满足二级等保安全要求,知识产权清晰等。综合性、探究性、推演性较高的项目予以优先推荐。
4.申报项目还应满足教高〔2019〕8号、教高厅函〔2021〕13号文件规定和《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说明》的要求。
三、申报程序
1.符合申报范围和条件的课程负责人,应于5月14日前填写并提交:《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附件4)扫描PDF版(加盖公章)、Word版文件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5)2份。
2.申报项目须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简介视频及教学引导视频,以U盘形式提交,具体技术要求见附件6。
3.各项目申请书、汇总表及相应支撑材料(扫描版和电子版) 请于5月14日前报送至教务处实践管理科。
4.申报书中的“课程团队成员和课程内容政治审查意见”使用学校统一模板填写,学院党委须审核把关,见附件7。
5.课程内容学术性评价意见由各学院自行组织专家完成。
联系人:刘毅,电话:22868917邮箱:32815911@qq.com。
附件: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 /attach/2021/05/07/420308.doc
2.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说明 /attach/2021/05/07/420309.pdf
3.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技术接口规范(2020版) /attach/2021/05/07/420319.pdf
4.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attach/2021/05/07/420310.docx
5.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推荐汇总表 /attach/2021/05/07/420320.doc
6.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简介视频及教学引导视频技术要求 /attach/2021/05/07/420311.pdf
7.课程团队成员和课程内容政治审查意见模板 /attach/2021/05/07/420313.docx
福州大学教务处
2021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