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工程教育”第五期研讨班开幕式现场
2022年9月14日-16日,由我校承办的“智能制造工程教育”第五期研讨班在福州召开。中国工程院周济院士、高等教育出版社林金安副总编、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刘健副厅长(正厅长级)、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巩亚东教授出席了会议。本次研讨班旨在提高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与机械专业的建设水平,培养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带动相关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由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支持,福建省数字经济联盟、福建省新工科教育联盟主办,福州大学承办,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务处协办。我省高校与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班学习。
校党委陈国龙书记主持开幕式
高等教育出版社林金安副总编致辞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刘健副厅长(正厅长级)致辞
校长付贤智院士致辞
15日上午,研讨班正式开幕,开幕式由校党委陈国龙书记主持。高等教育出版社林金安副总编、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刘健副厅长(正厅长级)、校长付贤智院士出席并致辞。付贤智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机械工程与智能制造相关学科的建设情况,特别是我校抓住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契机,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制造智能化,助推我省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化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各项举措。
黄志刚副校长主持会议
周济院士作大会报告
随后,黄志刚副校长主持15日上午的大会议程。中国工程院周济院士作大会报告,重点讲述《智能制造导论》综述,从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面向智能制造的人-信息-物理系统(HCPS)、智能制造是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和智能制造人才为本五个方面展开。周济院士在报告中指出,今后十五年,正是智能制造这个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工业要集中优势力量打一场战略决战,采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方针,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重点跨越,实现中国制造工业的开道超车、跨越发展,勉励中国制造业的青年一代在建设制造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
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巩亚东教授介绍《智能制造工程教程》的编写情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续合元副总工作题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智能制造的革命性共性赋能技术》的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周艳红教授作题为《智能产品》的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张俊教授作题为《离散型制造智能工厂》的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陈吉红教授作题为《智能制造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三门课、一中心”》的报告
东北大学卢绍文教授作题为《流程型制造智能工厂》的报告
南昌大学李潭教授作题为《智能集成制造系统》的报告
研讨班上,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巩亚东教授介绍了《智能制造工程教程》的编写情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续合元副总工、华中科技大学周艳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张俊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陈吉红教授、东北大学卢绍文教授、南昌大学李潭教授分别从智能制造的革命性共性赋能技术、智能产品、离散型制造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实训教学改革探索、流程型制造智能工厂、智能集成制造系统等专题进行针对性、系统性授课,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智能制造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实践,为提升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强大助力。课程研讨环节分别由福州大学教务处于岩处长、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陈星副院长、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何炳蔚副院长主持。
教务处于岩处长主持研讨班
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陈星副院长主持研讨班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何炳蔚副院长主持研讨班
圆桌论坛
16日上午,周济院士、续合元副总工、周艳红教授、张俊教授、李潭教授、高教出版社张龙主任针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问题与参会代表们举办圆桌论坛,展开热烈的研讨交流。
周济院士参观我校机电工程实践中心
周济院士参观机电工程实践中心并参加座谈
会议期间,周济院士在校党委书记陈国龙、校长付贤智的陪同下,莅临我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州大学机电工程实践中心调研指导工作。周济院士先后视察了数控加工实践区、“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Arduino综合实训室、自主创新中心等工程实践教学及学生创新活动场所,观看了机器人爱好者协会的汇报演示等。他充分肯定了中心在平台建设和工程实践育人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强调指出,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高等教育对工程师的培养也要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智能制造工程教育”第五期研讨班现场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福州大学作为福建省数字经济联盟、新工科联盟的牵头单位,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经科教一体”的发展路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化。围绕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需求,重点突出智能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大技术特征,致力于培养一批智能制造专业和科技创新人才,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