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的讲话精神,构建具有福大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2021年1月14日,福州大学第十五场“教学有道”研讨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410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研讨活动以“‘四史’ 教育与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了第七次课程思政建设系列专题研讨。活动由教务处张友坤副处长主持,福建省教育厅高教处许广丽调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詹志华副院长、各教研室主任、《“四史”教育与初心使命》通识选修课教学团队、青年教师代表,学校新教师代表以及经管、法学、外语、紫金、材料等学院课程思政负责人参加了研讨。
马克思主义学院詹志华副院长做了《关于“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主题发言,从“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时代价值、路径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四史”教育有助于帮助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功能的拓展,有助于高校课程思政内涵与形式优化;“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要从教学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综合开展,并结合具体专业进行了分析论证,同时还横向对比相关高校“四史”教育实践成效,夯实自身特色优势。
马克思主义学院詹志华副院长做主题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郭昌文、侯辰龙老师分别就“四史”教育如何结合思政课程、理工类课程思政和人文社科类课程思政建设做了分享发言。
郭昌文老师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暨理工科课程思政刍议》主题发言中结合自身研究和探索,认为思政课程要突出“四史”教育应从历史维度讲清发展脉络、从理论维度阐释关键问题、从实践维度提炼时代价值、从育人维度把握鲜活精神、从学术维度解除思想疑惑,“四史”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还提出要如何正确处理好“四史”教育与理工科课程思政的定位关系,以培养科学精神态度、工程科技伦理、科技报国理想为理工类课程思政特色主线,从课程共性角度挖掘“四史”教育思政元素,进而做好“四史”教育与理工类课程思政的深度结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郭昌文老师做主题发言
侯辰龙老师在《“四史”教育融入文科类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主题发言中阐释了“四史”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他认为“四史”教育之所以能融入人文社科类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主要缘自二者有相同的历史分析方法,前者能为后者提供宏大的历史视野和丰富的历史资源,并提出了通过历史思维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四史”教育与校史教育相结合、个人成长与国家建设相结合等三个相结合,可以将“四史”教育有机有效地融入人文社科类课程思政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侯辰龙老师做主题发言
三位老师的发言分享引起了参会老师的极大兴趣,在研讨交流环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剑龙从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出发,阐述了“四史”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以及把“四史”教育带入到形势与政策课堂的思路;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建峰老师则认为“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既要处理好“史”与“论”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分配比例的问题;紫金学院张欣松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探讨了将国家矿业发展与“四史”教育联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志坚老师则联系自己在校友办的工作经历,认为开展“四史”教育要联系校友的先进事迹,继承和弘扬学校建校以来的优秀传统。
福州大学第十五场“教学有道”研讨活动现场照
教务处张友坤副处长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所做的重要贡献,认为此次研讨主题直击“四史”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的难点堵点问题,三个主题分享从整体推进和分类实施方面进行了结构化剖析和回应很有前瞻性和系统性,同时还提出了各学院要进一步结合“四史”学习教育热潮全面深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和思路,特别是围绕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高阶思维训练和养成,深化落实一流课程建设。
教务处挂职副处长、教育厅高教处许广丽调研员对此次研讨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福州大学作为全国为数不多开设“四史”教育通识课程的高校,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四史”教育进入第一课堂方面走在了福建省高校前列,各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相对于省内其他高校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各部门各学院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力支持,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携手各学院,共同推进学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