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关于印发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2日 阅读数


福大教〔202245


各学院,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切实提高立德树人实效,特制定《福州大学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并经校长办公会2022年第20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对照要求贯彻执行。




  20221223



福州大学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切实提高立德树人实效,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发挥组织领导“主心骨”、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评价“主指挥”作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全校所有专业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高品质人才培养全过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课程思政体系不断完善,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育人格局;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理念成为广泛共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持续强化,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人才培养成效更加凸显;“品德养成树”专业思政融合模式更加优化,产生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院院创品牌、课课有思政、师师重育人”良好局面。

三、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全面提升高品质人才培养能力,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秉承学校“价值引领、知识拓展、思维训练和能力建构”四维育人理念,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和组织实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伟大实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工作体系、能力体系、教学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

(一)把牢组织领导“主心骨”,建设运行有序的工作体系

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校院两级课程思政建设与教材工作领导小组的“主心骨”作用,统筹研究重大政策,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学校党委对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负总责,各学院党委对本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负主要责任,将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成效列为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统筹推进教学改革,协调落实重点任务。

提增工作效益。深化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高质量建设,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室、培训团,细化责任分工,优化运行机制,组织开展全校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体系、机制、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和改革,通过强领导、常联动、深研究、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建成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和引领作用的一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二)抓好教师育人“主力军”,建设坚强有力的能力体系

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健全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分学院、分学科专业领域开展“教学有道”研讨、教学观摩等经常性典型经验交流活动;充分发挥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引领作用,依托福建省课程思政资源服务平台,开展高校经验交流互动和成果展示共享;与新华网开展深度合作,扩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展播范围和数量,有组织地开展新华思政专栏的“课程思政直播周”,示范推广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典型经验成效。

提升思政素养。发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相关学科专业教学组织的合作共研作用,构建多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核心培训教材,引导教师提升思政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

增强育人能力。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探索虚拟教研室建设,完善“两制三化五协同”集体教研制度,将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和内容常态化纳入教师教学达标培训、师德师风与教学能力专题提升、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等培训活动,在教改项目中单列课程思政专项,推动课程思政研究走深走实,不断增强全体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能力,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育。

(三)占领课程思政“主战场”,建设支撑有效的教学体系

科学修订培养方案。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全面科学修订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矩阵进行专业思政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优化“品德修养”毕业要求指标项内涵,构建以思政课程为高支撑、通识教育课程为中支撑、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为低支撑的“品德养成树”专业思政融合体系。

编制专业思政指南。结合一流本科专业、一流学科内涵建设要求,各学院要明确不同学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编制学科专业课程思政指南,制定各类课程建设重点,注重全面覆盖,系统挖掘和梳理各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参考元素图谱和案例,建立课程思政操作规范,引导广大教师找准角色、做出特色。

分类建优课程思政。结合不同类别课程属性特点,基于产出导向,继续深化思政课程“一主多辅全维”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建强通识必修课程,优化通识选修课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三创教育等特色课程,扎实做精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一批成效显著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面引领提升各类课程建设质量。

(四)拓宽课堂育人“主渠道”,建设融合有道的内容体系

深化落实专项工作。继续加强“课程思政进大纲、进教案”工作,进一步细化各类课程目标,定期更新和修订完善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课件、课堂授课、专题讨论、课后作业、实验实训等各环节。定期开展教材专项检查,全面落实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承诺制度,强化教师传播正确意识形态和教材质量监控。

共建共享资源平台。构建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好用好福州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心网站、新华思政融媒体资源库和优质思政素材资料包,选送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在新华网展播,以图片、视频、微课、图文、问答、公开课、文档等多种教学素材、多种教学资源的展现形式,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需求。

优化思政内容供给。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发挥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独特优势,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找准思政映射融入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推广采用案例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开展课程思政教法创优行动,引导学生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习惯。

发挥教材育人作用。坚持教材建设和选用审查备案制度,夯实各级责任,统一使用并讲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选好用好其他各类专业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开展优秀教材建设培育工作,鼓励各专业结合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目标和“四新”建设重点工作,编写或修订一批融入思政理念的质量高、有特色、影响广的教材,更好地发挥优秀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建强实践育人体系。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挖掘区域优质育人资源,利用各类红色场馆、创新创业基地等场所,建设一批共享型课程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开展跨学科、跨界域交叉融合的实践育人活动。在本科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三创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课外实践和研究生学术科研训练、专业学位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和内容,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支持建设一批基于思政主题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专业应用的公益创业项目、基于社会服务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等。

(五)用好教育评价“主指挥”,建设多维有度的评价体系

健全教学管理评价。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校、院两级领导听课制度,加强教学督导团队建设,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将“价值引领”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到督导评教、学生评学、同行评价、教师自评等多样化评价中,提高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推动全部专业做好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评价,特别是课程德育目标的达成评价,引导任课教师对学生品德养成的日常性表现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激励体系,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学科评估、院系考评、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教改立项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调动各方建设课程思政的积极性。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统筹推进

各学院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院课程思政与教材工作领导小组的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制定本学院整体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党政协同推进相关改革工作,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福建故事”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

(二)强化分类施策

各学院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对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理、工、文、经、管、法、艺等不同学科专业类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结合学院特色,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要求,做好分类推进,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杜绝“一刀切”“表面化”,切实提高每一位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三)强化政策保障

学校将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建设典型、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设置专项经费支持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各学院要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统筹和投入力度,确保相关课程教材建设、教学资源配置、师资培养培训的常态开展,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条件保障。

(四)强化推广应用

学校将持续深入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总结汇编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探索建设“国家—省—校—院()—专业—课程”六级课程思政示范体系,力争形成规模、形成范式、形成体系。各学院要大力宣传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典型经验和优秀做法,创新宣传形式、拓展推广渠道,把课程思政的宣传引导与其他宣传工作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形成“院院创品牌、课课有思政、师师重育人”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