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在福州举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张庆国,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长级)刘健,福州大学党委书记张天明等领导来宾与参加全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近百名教师见证了全国首个课程思政省级联盟的揭牌成立。
据介绍,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的成立,是福建省教育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化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重要举措,旨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各高校经验交流和成果共享,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氛围。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由1个理事长单位、7个副理事长单位、34个理事单位组成,秘书处设于福州大学教务处。
张庆国代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条件得天独厚。福建省坚持“四个抓好、四主合一”,抓好顶层设计,坚定“主心骨”,抓好教师队伍,建成“主力军”,抓好课程建设,聚力“主战场”,抓好课堂教学,夯实“主渠道”,已经形成了课程思政好的经验和做法。他希望各高校在联盟的领导下,深入开展研究,加强交流合作,认真总结新经验、新模式,致力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
福建省课程思政资源服务平台正式启动,首批上线3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刘健指出,去年5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推动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全省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从课程思政体系、教师德育能力、项目示范引领、组织支持保障等方面入手,构建主心骨、主力军、主战场、主渠道“四主合一”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全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指导纲要》出台实施近一年来,全省各高校将课程思政融入“三全育人”工作实效,纳入学校和教师绩效评价等考评体系,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各高校注重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和课程思政意识能力培养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体系,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深入人心。福建师范大学设立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专项奖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努力培养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福州大学的“教学有道”、福建农林大学的课程思政工作坊、福建中医药大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沙龙、福建工程学院的“匠心中国”等课程思政专题研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各具特色。我省全力打造课程思政“金课”,把课程思政作为遴选一流本科课程的首要条件,推动178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深挖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作用。深化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项目研究,目前已确定130项省级“课程思政”、60项“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精品项目和13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此外,各高校还注重课堂思政,夯实“主渠道”。去年,全省79所高校3万余个项目、10.7万人次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开展“双百三级三创联动”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促进产业结合、扶贫对接和课程实践。
刘健强调,各高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把握育人方向,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深入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认同”,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强化统筹推进,用好制度、机制、保障三大工作抓手;深化内涵建设,突出专业、课程、教师三大关键要素;加强示范引领,狠抓特色、标准、评价三大要点难点。要把育人和育才统一起来,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全体教师做到思想认同、理念认同、责任认同,主动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后,为期两天的全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骨干教师培训班课程思政骨干教师培训班正式开班。培训班邀请省内外高校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作“ 学科与专业类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实践”“从专业思政到课堂思政的一体化建设路径创新”等专题辅导报告。
各本科高校分管校领导、教务处负责人、课程思政骨干教师在主会场参会,各高校教务处、学院和专业负责人通过网络直播参加线上培训,共有40多万人次收看了联盟成立仪式和首日培训的网络直播。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新闻中心
图文| 丁宗明 刘广锋
编辑| 翁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