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第二十七场“教学有道”研讨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2日 阅读数

为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系统设计真正将思政教育与一流课程建设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相关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全面落实专业育人目标,2021年6月29日下午,由教务处主办、化学学院承办的福州大学第二十七场“教学有道”研讨活动暨课程思政建设系列专题研讨(十四)在化学学院嘉锡楼504会议室顺利举行。化学学院副院长袁耀锋教授以及各学院教师代表二十余人参加此次研讨,研讨活动由张友坤副处长主持。

第二十七场“教学有道”研讨活动现场

化学学院副院长袁耀锋教授作了《课程思政融入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的主题分享。报告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简要回顾并介绍了福州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与建设现状。福大化学学科由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院士亲自组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化学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成绩A-,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以及全国“英才计划”试点学科。二是结合化学学院秉承的“嘉锡精神”特色的“C3H3”教育理念,阐析了当前化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科学思维、科研能力、科学素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三融合(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平台与科研平台密切融合)、三体系(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平台育人),通过系统设计将思政教育与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深度融合,全面落实专业育人目标,形成了化学专业全过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矩阵模式,并探索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手段、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三是总结了化学学院作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试点学院所取得的主要成效: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4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3个项目获校级课程思政教改立项建设,两门课程获课程思政教材立项建设,发表了16篇的课程思政教研论文,成功承办 “2020新时代高校化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四是以自己主讲的一流本科课程《有机合成设计》为例,分享了课程思政融入一流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在教学组织实施中凝练了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两条主线:一条科学线,一条育人线,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相互支撑融合,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同步提升。

化学学院袁耀锋副院长作主题分享

化学学院分析化学系主任、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负责人林翠英副教授作了《思政融合的“分析化学”混合式教学体系的探索》的主题分享。她从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历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实施等四个方面,结合自身课程特色,分享了如何做到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显隐结合,如何避免专业课程教学中生搬硬套或东拼西凑式的思政教育。同时针对化学拔尖班学生对知识深度、广度和前沿性有较高需求,重新构建内容体系,以满足拔尖创新才人高阶思维的培养,并重点探讨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知识体系、育人元素和创新实践多元有机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化学学院林翠英副教授作主题分享

参会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课程,就课程思政教学如何支撑、挖掘、融入、评价等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系统设计真正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全面有效支撑落实毕业要求“品德修养”指标项。

张友坤副处长最后做总结发言,指出两位老师的主题分享分别从专业思政、课程思政角度做了深入分析,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的作用,并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创新了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此次研讨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同时还简要分析了学校当前围绕课程思政体系一体化建设思路和创新举措,希望各学院认真贯彻学校课程思政的总体部署安排,层层落实到专业、课程、课堂层面,期待化学学院能够进一步深化C3H3教育理念,有机结合新时代思政教育新要求,植厚家国情怀之基,拓宽国际视野之域,打造独具化学学院品牌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