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我校于2月1日发起“把牢政治方向,加强课程思政”倡议,进一步落实学校“每门课程讲德育,每位教师讲育人”的总体规划目标,鼓励广大教师在尊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次疫情阻击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等育人元素并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此前已推送了化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紫金矿业学院、外国语学院的17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本期将继续推送石油化工学院的6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以期给其他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更多启迪。
石油化工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石油化工学院响应上级党组织“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积极组织起形式多样的本科生远程教学活动尝试。虽然是首次大范围利用互联网媒介、采取新型教学素材和教学模式,广大教师在摸索中迅速建立了一套普适易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确保了正常的教学任务,更积累了难得的教学经验、收获了珍贵的教学素材。在线教学实施近一个月,教师信心倍增、学生反响良好,所有人对攻克疫情、渡过难关充满信心。
案例18:袁珮教授
主讲《质量与能量平衡》
化学工程师能做什么?这是袁珮老师在完成线上授课准备工作的同时布置给学生们的思考问题。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寻找和思考,为第一堂《质量与能量平衡》双语课程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上,袁珮老师将提前收集到的学生回答集中整理,挑选出观念新颖、有代表性的答案在钉钉直播中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借着延伸出来的问题,袁珮老师进而引导同学们更进一步思考面对疫情,我们化工还能做什么?堂逐渐变得更加活跃、高效起来。
此番精心的课前思考和课堂讨论的策略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拓展自身知识面和终身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从而更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专业知识与当下的疫情相结合,一方面巩固专业思想,对所有专业有了新的认知,另一方面更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课后袁珮老师还针对学生课上的口罩问题,寻找了相关的信息共享于在线上授课群中,另外还推送了微信链接:“这次疫情,让我重新认识了-化工!”给与学生更多启迪。
图 2017级本科生刘泽群对课堂问题的回答
图 袁珮教授正在通过网络直播授课
图 袁珮教授通过实时通讯软件与学生互动
案例19:英晓光副教授
主讲《聚合物合成工艺学》
英晓光老师在他主讲的《聚合物合成工艺学》一课中,结合目前国家对特种日化产品资源的统一调配现状,发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布置了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商品研发及质量调研”的课程作业。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是一种具有良好韧性和透明度的聚合物材料。高性能TPU因具有优异的强度、弹性、耐磨以及良好的光学和生理友好特性而被广泛用于家装、建材、包装、奢侈品、日用品、玩具等领域。
然而我国目前TPU产业为少数大型企业所垄断,而原料异氰酸酯则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发达国家企业在质量和稳定性方面掌握核心技术,严重制约我国高品质TPU的普遍研发和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受生产工艺制约,国内市场TPU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体验不够理想。以透明TPU透明膜材料为例。如图所示为两种市售TPU“软玻璃”桌布,左右透明度在深色木纹衬托下显示出不同效果。同时两种材料厚度相当,但软硬也有不同。
图 市售TPU“软玻璃”桌布的观感体验;
在光照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透明度差异显著
授课过程中,英晓光老师鼓励学生通过文献及专利调研,全面分析TPU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了解国内外TPU材料的研发现状;掌握国内TPU商品销售与使用现状;为异氰酸酯原料研发及TPU工艺改进提供借鉴依据;为国内相关厂商提供科学技术参考;同时使广大普通消费者对该种材料的商品增进了解、并为他们提供适当帮助。
通过这项教学活动,学生们对以聚氨酯热塑弹性体为代表的日用精细化工品的研发、性能、关键技术、国内外市场等方面有了一定了解。认识到我们国家近年来在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方面做出的重要努力,以及在某些科学技术领域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了专业方向及目标。学生们还通过“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反馈了网络课程学习过程的心得和建议,为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网络授课质量献计献策。
2017级本科生通过“优慕课”教学平台
反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教学建议
图 英晓光老师利用视频网站公开教学
录像、通过实时通讯软件在线指导
案例20:胡晖副教授
主讲《化工分离过程》
在《化工分离过程》一课的绪论中,胡晖老师结合结合目前抗疫的严峻形势,启发学生思考化工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自豪感。他从化工分离过程在清洁生产中的突出地位为出发点,讲述化工分离技术在处理医疗三废以及卫生消杀过程中产生废液的关键技术;并通过适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的灵活方式,令专业知识深入人心。
在另一节课中,胡晖老师结合膜分离相关章节,通过普通口罩和医用口罩的例子,讲解过滤、微滤、超滤的区别。结合目前口罩暂时供应紧张、同时大量废弃口罩需要处理的现状,分析了膜污染的再生技术难题。他在课程内容中讲到:工程院化工院士陈建峰带领科研团队,面向应急时期口罩重复使用的问题,提出开展“口罩荷电再生重复使用技术”研发课题攻关。激励年轻学子现阶段刻苦攻读专业知识,为将来学以致用,为国攻关,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 2017级本科生通过钉钉群
围绕课程展开讨论
图 过滤、微滤、超滤的
应用对象与尺度区别
案例21:孙志新副教授
主讲《流体力学》
在尝试多种线上教学手段、探索最佳授课方案的实践中,孙志新老师做出了大量尝试。她主讲的《流体力学》课程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孙志新老师在开学前两周注册并测试多个教学平台后,最终选择建立独立SPOC课程、慕课堂辅助线上教学、钉钉平台直播补充SPOC内容及疑难课后习题解答、实时通讯软件群分享教学资料并批阅作业的教学模式。同时,她还精心选取MOOC国家精品课程《流体力学》作为SPOC课程资源。
孙志新老师在教学期间督促学生观看学习视频、在线答疑;对视频观看个数与时长不够的同学私聊提醒。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实时通讯软件进行指导;对于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采用钉钉直播进行讲解。虽然线上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时空上的阻隔,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组合的方式积极弥补缺陷。作业批改发现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比率大幅提升,提问也比线下授课更积极,说明合理的线上课堂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孙志新老师与学生分享家庭录制的抗疫视频,激励学生在国难面前,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学生认真完成计划的学习内容,我们的国家就能顺利渡过难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孙志新老师在钉钉平台直播视频
孙志新老师通过实时通讯软件指导学生
案例22:王莹淑副教授
主讲《化学反应工程》
“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好,祝愿大家心之所向无所不成。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改变了上课的方式。大家知道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咱们化工起着极其重要的重要,各地石化企业迅速行动,纷纷启动应急机制,加班加点生产防疫急需的医疗、消毒和防护用品,捐款捐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授课伊始,王莹淑老师通过这样鼓舞人心的开场白,给大家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化学反应工程》线上教学体验。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专业必修主干课程,无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抢救的重要物料--氧气,或是用于医药治疗的药物原材料和中间体,以及作为疫情防控的必备物品--消毒剂,和疫情防控的防护用品--口罩、防护服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来自咱们化工。再试想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化工,街头将都是没有色彩的粗麻布衣服,这比现在冷清的街头还要凄凉。学生听了这样的导课讲解,专业的兴趣以及自豪感油然而生!
王莹淑老师在第一章的化学工程发展史及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形成章节中,讲到中国古老的化学工业,通过爱国情怀的融入,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在反应工程的研究方法章节中,强调科学思维的养成及创新意识的价值。最后,学生们的热情被这样一句话彻底点燃:
——“所以孩子们你们都将是栋梁之才,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化工人才。那么我们今天要上的这门课就是化工专业的必备专业主干课程《化学反应工程》。”
图 王莹淑老师授课直播
案例23:肖龙强副教授
主讲《聚合反应工程基础》
《聚合反应工程基础》主要是讨论化学反应工程、聚合过程工程分析及聚合体系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紧密结合疫情形势及课程专业背景,对课程内容进行延伸。结合抗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相关产品的生产制备过程,启发学生开展学习和讨论。在抗击疫情初期,国内口罩、防护服、消毒剂等产品面临短缺。结合疫情现状和化工学科的专业特点,普及化工学科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1.通过实例教授课程中得知识点。在口罩的生产过程中多种聚合物材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学习聚合方法的课程中以口罩中所含的几种聚合物材料为主要授课内容。结合实例讨论聚合过程(流动、混合、传热等物理过程及聚合反应过程)对聚合反应器设计和操作控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能够更加明白基础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授课过程中拓宽相关知识。在讲述乳液聚合等课程内容中涉及到表面活性剂的内容,而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在消毒液等产品中被广泛使用。授课时结合当下抗疫工作,适当普及相关内容在抗疫中的应用,为学生拓宽知识面。
结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石化学院广大师生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教学不松劲、抗疫不松懈;坚定必胜信念,始终走在前列,战斗在前沿,为取得最后胜利贡献力量。
石化学院学子线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