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行动|成“人”之美,“文”以载道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2日 阅读数

我校于2月1日发起“把牢政治方向,加强课程思政”倡议,进一步落实学校“每门课程讲德育,每位教师讲育人”的总体规划目标,鼓励广大教师在尊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次疫情阻击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等育人元素并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此前已推送了16个学院的93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本期将继续推送人文社科学院的8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以期给其他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更多启迪。

人文社科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院士南山在,悬壶浩气存。平非驱病魄,抗疫摄毒魂。扁鹊床前月,时珍壁后云。功成拂袖去,早现九州春”、“送暖屠苏日,疫情与时乖。疮痍未忍看,下笔寄愁哀。瘟毒倾危际,仁人共愤怀。安危置度外,丹心报国来。”这些是福州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学生面对疫情书写在老师指导下所做的格律诗,表达了对疫情中“逆行者”的赞扬、必胜的信心以及同仇敌忾的家国情怀。

特殊时期,人文学院心理学、汉语言文学、社会学、音乐学等专业教师以价值引领、品格塑造为记任,充分利用语音直播、视频互动、慕课、微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抗疫典型事迹案例有机融入网络课堂,如盐入汤,润物无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还将学科专业特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文以载道,春风化雨,推动心理育人、文化育人,赋予课程以新时代的广度与厚度,面对疫情大考,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答卷。

案例94:白丽英老师

主讲《人事测评与人员甄选》

应用心理学系白丽英老师通过ZOOM直播+QQ群进行学生管理和文件共享的方式进行授课。白老师和每位同学暖心交流,了解同学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及生活状况,向同学们表达学校和老师们的温暖心理支持,从心理学的角度引导思考“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并分享图片——致敬逆行者,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自助助人。人事测评与选拔,实际是学习“我们需要培养怎样的人,选拔怎样的人”,除了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品德和心理素质方面。疫情发生以来,白丽英老师参与了教育部华中师大的心理援助热线和福州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工作,并引导学生,特别是作为心理系的学生,要有专业的使命感,咨询是基本功。在疫情期间,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保持好自己心态的同时,关心和帮助家人以及身边需要心理支持和帮助的人。

案例95:刘微老师

主讲《心理学创新思维训练》

《心理学创新思维训练》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专业选修课。刘微老师采用“福大课程中心平台+QQ群+zoom直播间”的方式,将理论讲授、课程讨论、实践训练三个模块结合在一起。在与同学们课程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刘微老师了解孩子们及家人的健康,并带去了心理系全体老师对他们及家人的关心和支持。课程中,刘微老师不仅与学生们分享疫情下的心理疏导方式,也结合当下人们所关心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们感受疫情期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度时艰的情怀、特殊时期人们的智慧与力量、国家在此期间的科技研发与创新。如在讨论区请学生们思考:面对新冠疫情,政府、医疗、心理援助等方方面面的措施中体现了怎样的创新思维;实践环节中,请同学们运用发散思维与检核表法进行口罩创新和设计等。这样的讨论和实践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领悟,加强了学生们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又能够使学生们更深入地思考感受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努力向着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未来奔跑。

自2月1日以来,刘微老师参与了福州大学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工作,身体力行地带领着心理学系的学生们发挥专业特长,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力所能及地帮助家人、朋友、邻居;作为2016级班主任,面对特殊时期下考研、留学、毕业论文等种种困难与变数带来的学生们的焦虑情绪,刘微老师用心疏导和支持,鼓励学生们勇敢面对当下挫折,引导学生们将不确定因素转变为可控的操作,与学生们并肩作战,微笑迎接这一特殊的毕业时光。

案例96:梁桂芳老师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优秀作品,哺育了无数志士仁人。梁桂芳老师利用福州大学课程中心教学平台和QQ群结合进行授课,一方面与学生分享历代古圣先贤的人生经历,传达其优秀的理念和思想,结合精彩的篇章使其具象化。面对疫情,梁桂芳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沧桑巨变和磨难坎坷,到如今愈发生机蓬勃,以人为本、修己安人、弘道肩仁、家国同构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为我们战胜疫情、发展进步提供了充足营养。在讲到唐代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诗句时,结合日本援助我国抗疫物资时所写寄语,激励学生要把自己的文化学好、用好,并借此机会布置作业,指导学生每人以疫情期间所见、所感创作一首七言律诗。效果非常显著,目前学生已创作相关诗歌140首。该课程将思政教育、现实关怀与古老的文学相结合,使得课程兼具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加强了其爱国思想,同时也锻炼了其创作能力、实践水平。

案例97:甘满堂老师

主讲《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在本学期开课时,遇到百年不遇的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湖北武汉封城,全国人民正常与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加强同学们对于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民众的影响,甘老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发挥社会学密切关注现实、解决社会问题的优势,要求小组调查作业选题关注疫情之下普通民众的工作与生活,促进同学们对于疫情防控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为让同学们系统掌握社会调查调研方法,特布置调查研究类课程作业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即让同学们以2-3人为一组,成立学习团队,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或实证研究论文),尽量与疫情相结合。经过学生自选与课程老师修改,最后形成11个关注疫情之下普通民众的工作与生活课题(见附件)。鉴于同学们尚在家乡,要求课题以调查本家乡民众为主,调查方法可以是社区访谈、电话调查为主。目前课程作业已进展到问卷调查与访谈阶段,同学们利用各种渠道访谈农民工、医生、城乡社区工作者以及普通居民,以了解疫情对于广大民众的影响,特别关注疫情防控如何对于工作与生活影响最小,既锻炼了学生能力,又提升了学生思想认知,对疫情防控作出一定贡献。

案例98:吴慧娟老师

主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之根,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基础,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发展中国音乐。课程通过网上在线授课与QQ群讨论方式授课,达到如下教学目的:一是通过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中国民间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认识以及表现音乐的能力与鉴赏音乐的素质;二是通过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以及讨论、实践课上的学生主导式演唱,培养学生主动表现音乐及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

吴慧娟老师在第一节课从读书的用处开始引入课堂,接着针对湖北的疫情,讨论疫情歌曲,欣赏作曲家张千一的抗疫歌曲,引导学从思想加以认识,并根据当前的疫情情况,音乐工作者、音乐学习者该怎么做?能做什么?最后从人、乐、事三个纬度讲述湖北音乐。

案例99:课程与实践思政

音乐系策划与录制抗疫歌曲

音乐系在推动专业课程思政的同时,还深入结合相关课程和题材进行课外实践创作。

我国因新冠肺炎失去了四千多位同胞,其中不乏年轻的白衣天使护士同胞,她们正是为了他人的生命延续而努力“逆行”,献岀了自己宝贵生命,看到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视频,让人情不自禁、泪眼婆娑。这一个个陌生的她,我们必须铭记,必须感恩,必须致敬,必须歌唱!因此,在清明节全国共同祭奠武汉疫情中为他人献岀生命的护士同胞之际,由吴慧娟、黄青两位专业老师亲自指导,福大校友赖董芳创作,2017级音乐学专业学生林勇祥参与录制的抗疫歌曲《樱花慢慢落》完成了。该曲歌词灵感取自武汉是一座樱花之城,把具有护士人格化的樱花赋予英雄与浪漫形象,融入一部分抽象写意色彩,溅起、燃尽、一朵朵英雄、烂漫的花火!曲风采用色彩、情感丰富的旋律小调式,其中升4与升5的音符在歌曲中起到了色彩的点染,使得旋律在起伏跌宕中叙事:离别的忧伤、浪漫的回忆、突变的形势、紧急的出发、奋不顾身的工作与奉献、染病献身、刻骨铭心的告别、难分难舍的依恋等,这些故事细节在歌曲短短的3分50秒中,得到了形象化的刻画,而小提琴为作品塑造了樱花,即离去的“白衣天使”的音乐形象,有几分伤感、几分浪漫,有出发时的坚定、也有对家和亲人的依依不舍、意犹未尽的诉说。通过这首歌曲,引导全院师生永远铭记她们的崇高与伟大,珍惜生活、活好当下,做一个正直的人。

原创MTV《樱花慢慢落》链接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NTQ4MTU2MA==&mid=2247489092&idx=1&sn=22e5c641badefa4d738341091b437f26&chksm=fcba4f73cbcdc665822a44a2133720f8bff6593c7cd0815259c4fe038230c9a47077cb593064&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90020357491&sharer_shareid=f6adb02231be1153fb58cc03cd62b428#rd

人文社科学院除了专业课程教学之外,还承担全校近万名本科生的《大学应用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识课程教学任务,在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案例100:心理健康教学团队

主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云”课堂上,心理健康教学团队大力推进心理育人,引导学生科学调理宅家学习的心理情绪波动。其中,心理系赵陵波老师强调当代大学生要理性看待疫情,科学对待疫情,心理上轻视、行为上重视,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育人功效,厚植爱国情怀,坚定信心答应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感觉”“知觉”等章节中,赵老师将理论与“最美逆行者”案例相结合,加深学生理解,引起学生极大共鸣。

案例101:应用写作教学团队

主讲《大学应用写作》

在《大学应用写作》“腾讯课堂”上,应用写作教学团队大力推动文化育人,课程中有机融入人文精神和批判思维。其中,中文系梁桂芳老师强调写作是一门需要终生学习、练习的课程,有限的课堂教学不可能覆盖全部,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写作都是“思维”和“表达”的结合,其中批判性思维是基础。同学们要在丰富阅历、锻炼表述的基础上,不断锻炼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独立性,这样才能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授课过程中,梁老师以疫情期间最新的各类通知、公告、感谢信等为例证,对学生的应用写作进行实训;同时引述最新著作《大国抗疫》《方舱记忆》等,探讨人文精神,展现文学魅力,让学生跟进形势,积累素材、端正认识,用书写担当责任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时指出,疫情当中武汉人民展现出的“不怕牺牲的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精神,还有甘于奉献的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人文社科学院发挥课程优势,部署教学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强化正向价值引领、渗透积极的人文关怀,力争线上课程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在特殊时期把课程思政建设推向纵深,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学院教师不仅向学生传递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诚实守信的学术精神,更让学生铭记肩上的担当与使命,要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需要和民族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