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行动|烛照数计,战役必胜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2日 阅读数

我校于2月1日发起“把牢政治方向,加强课程思政”倡议,进一步落实学校“每门课程讲德育,每位教师讲育人”的总体规划目标,鼓励广大教师在尊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次疫情阻击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等育人元素并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此前已推送了12个学院的70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本期将继续推送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5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以期给其他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更多启迪。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疫情对正常教学的影响,数计学院提前筹划、缜密部署春季学期本科课程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学院领导和系主任亲自抓落实,切实做到“停课不停教、教学质量有保障”。老师们积极部署在线教学方案,充分利用自建的在线精品课程、知名教学名师的国家级和省级在线精品课程等在线资源,通过组合QQ群、雨课堂、直播软件等方式开展在线授课、答疑、布置讲解习题等教学环节。同时,在线授课过程中,根据自身课程内容特点,结合当前疫情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设计和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热爱国家、心系祖国发展的情怀。

案例71:梁飞豹老师

主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融入疫情预测防控元素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减少疫情对教学的影响,按照教务处“延期开学不停学、教学质量有保障”的原则,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梁飞豹老师负责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OOC课程提前于2020年2月3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展第六期MOOC教学,各项教学资源按计划陆续发布。到2月17日,不仅2020年春季学期该课程的本校2300多名学生组织到位,还有许多兄弟院校引用该慕课开展校内SPOC教学。

尽管该课程是一门数学类公共基础课,但课程团队教师仍然积极挖掘课程思政融入点。

首先,结合新冠疫情,制作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引入例子“有一种病毒检验法,假设其结果有0.005的概率被检验为假阳性(即不带病毒者,经此法检验有0.005的概率检验结果为阳性),有0.002的概率被检验为假阴性(即带病毒者,经此法检验有0.002的概率检验结果为阴性),……”。又如,网上收集核酸检测假阴性和假阳性等资料供学生阅读,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新冠肺炎的确诊需要经过多次检测,还尝试从概率计算的角度判断“复阳”等可能性。再如,师生共同收集国内外新冠疫情的确诊、疑似、死亡、治愈等数据,制作成统计图表,结合概率统计的专业知识加以分析。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本课程的条件概率、先验概率、后验概率等概念的理解;而且明白了后续的统计推断等内容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这些鲜明的数据对比和鲜活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深刻明白党中央在抗击疫情中总揽全局、部署防控的凝聚力、组织力,全国上下团结一致、联防联控的向心力、战斗力。学生的家国情怀油然而生,纷纷发出“此生无悔入华夏”的感慨!

其次,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做好课程思政。例如,学习贝叶斯公式时,引入人脸识别、机器学习等前沿实例,除了让学生完成相应的概率计算之外,还引导学生对结果积极讨论。有的学生指出如何对技术手段提高识别率、降低错误率,有的学生还悟出“做事不凭主观臆断,要有科学求证的态度”。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学习知识是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正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OOC课程的授课目标上所写,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做好课程思政,通过课程内容与科技前沿的结合,使学生培养科技强国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课程团队的教师们积极面对线上教学带来的挑战,相互分享线上教学的各种妙招。为最大降低网络教学平台的拥堵甚至崩溃带来的影响,教师们每次备课都坚持撰写详细的教学日记,充分制定教学预案,确保课程顺利进行。这正是做好课程思政于无声!

案例72:汪璟玢老师

主讲《软件工程》

将疫情防控融入实践作业

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团队充分利用软件工程专业特性,紧紧围绕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开展实践课作业设计。本教学团队目前累计共构建四次连续性强、难度逐级递增的时事类编程作业:1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在提供疫情数据的前提下,完成文件读入和数据显示,目的在于编码练习和对GitHub熟悉和使用;2结对作业初级:设计并实现疫情可视化原型设计,目的在于训练原型工具选择能力、自学能力和设计能力;3结对作业进阶:

实现结对作业初级部分(给定)原型功能,目的在于训练结对合作能力、Github协作调试技术和代码编程能力;4Github实战作业:团队在一天内实现一个口罩摇号系统,并完成文档撰写,目的在于训练团队合作能力、GitHub联调能力和代码编程能力。

在完成对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充分训练后,教学团队还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疫情期间存在各种的“痛点”,并进行充分的答辩论证,以期适时开发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团队项目。

虽然每次实践作业所锻炼的专业能力各不相同,但是将几次作业前后贯穿起来,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在疫情困难的时刻,是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此外,还能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疫情现状与未来走势,从内心深处真正与伟大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案例73:于元隆、朱丹红老师

主讲《机器学习》

激发学生投身国家前沿技术发展的热情

于元隆老师、朱丹红老师主讲的《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注重核心基础知识讲授,强化科研思维训练。开学以来,两位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的工作部署,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自建课程《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慕课(第一次开课,现有选课人数3500多人),结合雨课堂、QQ群、博客园等丰富多样的在线工具,设计以科研驱动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讨论、答疑、汇报、博客日志、上机实践、科研训练等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科研的兴趣,树立对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理想信念。

由于课程涵盖的数学基础知识广,理解难度大,两位老师利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穿插课前测验、随堂测验、课堂练习等环节,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及时对重难点消化总结,并具备科学求是精神。学生也积极记录学习笔记与心得,绘制知识导图等。

课程还将人工智能的科研创新与实际应用融合,指导学生对该领域的前沿先进技术、我国的卡脖子技术、人才缺口等做初步了解,并以人脸识别、文本情感识别、目标追踪等作为选题,让学生学习前沿科研文献,开展科研实训项目。学生也能够将科学方法紧扣实际应用需求,选取了口罩人脸识别、口罩佩戴识别、公交车等待时间预测等围绕疫情时事的题目进行实训,从而培养学生学好前沿技术知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值得一提的是,《机器学习》课程还将技术发展历史或者研究案例凝练,形成课程思政小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积极的探究精神。比如,第四章《线性判据》中的感知机算法,是由科学家罗森布拉特提出的,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由于感知机无法解决异或问题,因此遭到了当时其他大师诸如明斯基的攻击。罗森布拉特也郁郁不得志,最终沉湖而亡,人工神经元网络研究也进入萧条期。但十几年后,随着逻辑回归和神经网络的提出,证明了感知机的价值。一直到如今的深度学习,感知机都是其基本思想来源之一。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告诉学生,坚持理想信念对于科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74:张浩老师

主讲《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张浩老师主讲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积极响应和认真落实教育部提出的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决定,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通过多种在线教学方式的对比,最终采用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资源、福州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与腾讯在线课堂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并组建课程教研讨论组共同建设的校内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完成了重点知识分享、教学扩展内容、布置作业和测试等活动。利用QQ群与课程组其他老师进行教研活动,实现集体备课共同规划课程内容。学生们可以通过MOOC资源学习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上课时间,张浩老师通过在线腾讯课堂进行重点章节介绍、习题讲解、与同学课内交互等活动。课间充分利用腾讯课堂的举手功能和答题卡功能,实现实时交互式教学,邀请学生上台进行习题解析和同学分享,并进行点评和答疑。激发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利用QQ群为学生实时答疑解惑,让在线教学模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介绍到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时,跟同学们分享了我国关于网络强国的国家战略: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维护网络安全、掌握核心技术、汇聚网络人才、清朗网络空间、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多次部署网络强国建设。呼吁同学们努力学习网络知识,强化网络空间安全意识,捍卫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为祖国新时代建设增砖添瓦。

课间时间,张浩老师积极与同学们沟通,了解同学们在家学习情况、所在地区疫情情况,叮嘱同学们遵守各地政府防疫政策,认真执行“少出门,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共同抗疫。结合近期个别外籍人员不遵守防疫规定事件,教导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其优越性,特别是疫情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案例75:周勇老师

主讲《高等数学A》

创新循环线上教学模式

周勇老师主讲的《高等数学A中》作为高等院校必修的课程,它们为专业课学习提供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对学生后继学习的顺向迁移影响显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隔师生,却不能阻挡学习,一方屏幕成为必须坚守的“战场”,学生足不出户便可畅游在线课堂。根据学校“延期开学不停学、教学质量有保障”的总体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周勇老师于2020年2月3日第一时间建立了“福州大学高等数学A中SPOC课程交流”,团队成员包括朱玉灿、周勇、周燕、章红梅、林丽琼、孙凤刚、程航七位老师。

课程采用“MOOC资源+异步SPOC+慕课堂+腾讯课堂+QQ群”创新的循环线上教学模式,将教学与教研相结合,如图1所示。教学团队成员精细分工、任务明确,共同努力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异步SPOC课程的申请工作、教学授课计划修正、线上课堂的实施流程、本校课程知识点精细化拆分与建设、师生互动方案、平台大数据服务教学的分析方法、各种直播软件与录课软件的测试、慕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学习等工作。

从开课准备、课前、课中、课后、循环改进、评价、课堂实例及数据分析等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线上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直播引导有机结合,拓展“教与学”的时空,重构课堂,如图2所示。

面对抽象、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学习的动力自然不足,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只能流于形式。高等数学A中教学团队精心设计了聚焦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学生自主学习清单,通过任务化学习,培养学生理解与思考的能力,提升教学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此外,教学团队将数学知识与专业融合,设计与之专业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借助腾讯课堂、慕课堂、QQ群,于学生开启跨时空的互动交流,答疑解惑。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时刻将数学知识放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思考,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战略定位、价值关怀,能够从家国情怀和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问题,塑造专业性的思维和精神品质。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高铁、嫦娥四号、北斗、海思芯片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创造了很多的世界之最。这些科技创新的背后,离不开数学理论的支撑。将这些国家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作为课程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基础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感,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将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